单簧管常识


        简介名称:单簧管
  
        昵称:黑管;竖笛;黑达仔(闽南话)
  
        别号:乐队演说家;乐器歌唱家
  
        英文名:Clarinet
  
        出生年代:17世纪末18世纪初
  
        成名曲: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k.622
  
        本调:bB
  
        记谱音域:e-e(4)
  
        别称:黑管,或克拉管(法语为clarinette,德语为Klarinette),有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   单簧管知识   常见的调:降B调和A调
  
        应用谱号:高音谱号,移调高大二度记谱。实用音域:小字组D-小字三组F。
  
        实用音域:小字组D_小字三组F
  
        结构组成:哨头(单簧片),小筒,主体管(两节),喇叭口,和机械音键系统。
  
        普通型:硬制橡胶,ABS塑料,酚醛树脂等。
  
        专业型:经特殊处理的乌木,紫檀,红木或有机玻璃等。
  
        使用材质:普通型:硬制橡胶、ABS塑料、酚醛树脂等;
  
        乐器特色: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是木管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

        单木管乐器的一种,通常用非洲黑木制造,由木料、硬橡胶或金属制成,有一个鸟嘴形的吹口和圆形的空心,管身是可装拆的喇叭口,管体成圆筒形,下端为开放的喇叭口。在吹口处固定一个簧片,吹奏者通过簧片和吹口的空间吹气时,并配合下唇适当的压力,薄薄的簧片尖产生振动,使乐器管内的空气柱开始振动,因而发出柔美的音色。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号角和风笛,一般认为是从一种类似竖笛的单簧片乐器芦笛演变而来。现代的单簧管是德国笛子制作人约翰·丹纳(JohannDenner,1655年-1707年)在1690年发明的,此后屡经改进,最终由德国长笛演奏家特奥巴尔德·波姆定型。单簧管除降B调外,常用的还有降E调小单簧管和音区向下延伸的中音单簧管、巴塞特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和最低音单簧管等。传统上,单簧管是木制的,考究的单簧管一度是用象牙制作的,但如今已普遍采用塑料制作。单簧管的性能十分灵活,可以轻松地演奏掠过多个音阶的长音,且以能连续吹出琶音著称,用于独奏极富表现力。莫扎特是第一位在交响乐中采用单簧管的作曲家,他觉得这是最接近人声的乐器。
  
        最早为人所知的单簧管音乐收在阿姆斯特丹的罗杰(EstienneRoger)出版的曲集内(1716年再版,尚有藏书)。从大约1780年起,它被一些最大的管弦乐队采用。现代单簧管则是在1800-1850年发展而成的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