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孔口琴教程:从b7到7究竟有多远?


这篇文章的动机来自于前阵子练琴中的一件事。我一直是按b3,b5,b7来理解蓝调音阶的,后来看了BLUESIMON的帖子,又知道了一种更为简便的学习方法,即把第2孔5音当作6,这样蓝调音阶就可以表示为 6{低音} 1 2 b3 3 5 6,把b3去掉是一个绝妙的中国五声音阶,这个音阶太适合吹奏民族音乐了,在蒙古族,藏族......的小调歌曲里1——6{低音}这样的走向也太普遍了。于是,我专门找了一本民歌集,用这个音阶练习。嘿,真没想到别有一番风味。我感觉把b7——5当作1——6{低音}时,我的b7压的越来越准了。待甜蜜过后开始忧郁时,我却傻眼了,突然之间满脑子都是那些关于蓝天,白云,草原的优美旋律,而老黑在乡野凄惨惨吟唱的那种感觉却一点也找不到。当时真是懵了,我不会吹蓝调了,那种麻木也不知凝固了多久,现在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我回头想了想,究其原因是在用蓝调音阶吹奏小调民歌时,把b7——5当作1——6{低音}来理解,由于从小受到东方民族音乐欣赏习惯的影响,我会不由自主地把b7的准性尽可能作到最好,因为这样才能显现出东方音乐的听觉上的美感。正是由于这样,我才想和大家探讨这个问题:在布鲁斯音乐里,降3级音是真正的b7吗?

在我们为之痴狂的这种音乐中,大家知道它与传统音乐的区别无非是旋律中b3,b5,b7的出现,再加上独特的切分节奏。但这些蓝调变音是简单的半音吗?肯定不是。要不然弹布鲁斯吉他时为什么还要推弦,半音阶口琴家演奏布鲁斯时仍使用压音。我们总是在情感需要时,对这些蓝调变音作出上滑和下滑或其它的修饰。早期的白人记谱家对这种莫明奇妙的旋律大伤脑筋,称之为“一团乱麻”,因为它们无法用音阶中音准确表示。

对于这一点,三个变音中最具蓝调色彩的降3级音表现最为明显,这个音是真正的b7吗?以前哈尔滨的SHAW LEE给我讲,这个音可以做得和b7无限接近,但不可能是真正的b7。我曾经用邻居家小孩的电子琴来弹布鲁斯旋律,但那用真正半音表现的东西索然无味。

我认为这个降3级音是位于b7与7之间的某音,它有种向上滑的趋势,极不稳定,在民谣味浓一些的曲子里,它就是浅浅地一掠而过,在布鲁斯曲子里就要做得深一些,而且每个人的处理都会不一样,100人可能就会出现100个不同的“b7”。所以特别是初学的朋友,利用转调的方法只是找到这些音的大概位置,但你如果一味地去追求它们的音准性,待这种思维模式根深蒂固时就太难受了,因为蓝音是我们无法定格的音,那是一种感觉,是一种需要我们实际演奏中培养的感觉。

这样看来这种理论上看似简单的音乐真是太神奇了。在b7到7的小二度里,究竟有多远?究竟蕴藏着多大的空间呢?没人知道。

只要你的想象不曾停息,它就会不断地向前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