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筝的艺术特征 秦筝的音阶调式与音乐风格


  提到秦筝的音乐风格,往往会与悲苦凄楚的音乐情绪联系在一起。项阳[i]在《中国弓弦乐器史》中讲“秦声总是与西音相连,‘汝不闻秦筝声最苦’(岑参《秦筝歌》),‘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唐·柳中庸《听筝》),‘秦声奏西音’(曹丕《善哉行》)。……可见西饮食一种悲凉的曲调,而秦筝最善于表现这种曲调,因二者相辅相成所以我们说秦筝已成为一种音乐风格的代表。即这种音乐风格的最佳表现载体是秦地之筝。”。

秦筝的艺术特征 秦筝的音阶调式与音乐风格

  秦筝的音阶调式与音乐风格

  悲苦凄楚只是对建立在诸多乐种的秦声音乐之上的秦筝音乐风格的抽象概括。秦筝、秦声作为地方音乐需要表达人们的多重情感,因此必然具备丰富的风格色彩。吕自强指出“了解秦声音乐,亲尝梨子的味道不能仅停留在理论的概念之上。……秦声音乐的调式及其色彩变化是体现秦声总体音乐风格的关键。”[ii]。

  古人就已认识到运用不同的调试可以达到转换音乐情绪的目的.

  《列子·汤问》中所记载韩娥的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她能以哀声使全里老少相对而泣,三日不食;更以“曼声长歌”则人们又转悲为喜跳起舞蹈不能自持。

  而北魏·魏丙《敦煌实录》记载了筝的这一功能“索丞,宗伯夷成,善鼓筝,悲歌能使喜者堕泪,改调易呕,能使戚者起舞,时人号曰《雍门调》。”[iii]。

  后来的诗文中亦有所记述:“朗作上声曲,促柱使弦哀,譬如秋风急,融遇伤侬怀。”《乐府诗集·上声歌》“音响一何悲,急弦知促柱”《古诗·燕赵多佳人》

  可以看出通过“促柱”改变调式内音的排列,从而转换音乐情绪是秦筝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手法。因此有些专家学者认为秦筝的“抽弦促柱”、“促柱使弦哀”之手法发展演变,影响了今天秦腔中与欢音相对的苦音腔系的形成。

  王正强在《秦腔音乐概论》一书中说道:“古时有一种叫做‘秦筝’的按弦乐器,可以促动弦柱,变调该曲,奏出清、浊两种不同的乐曲来。……由‘急弦促柱’、‘变调改曲’逐渐演发而成的欢、苦两大腔系,已成为今日秦轻音乐之一大特色。”。

      秦筝的艺术特征

  欢音又称花音、硬音,曲调多用“la”、“mi”。苦音又称哭音、硬音,曲调多用“fa”、“si”。而实际上欢音也并不回避“fa”、“si”两音的使用,即使使用了“fa”、“si”也不会对其情绪色彩产生丝毫的影响。因为“fa”、“si”两音再欢、苦两种音腔体系中的实际音高不同所至。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所谓“欢音”、“苦音”只是陕西的戏曲艺人们对于各种板式、唱腔、曲牌音乐中由于二变之音(fa、si)的变化运用而产生的不同风格色彩的直观、感性的概括。这种称谓的实质乃是不同的音结和调式。

  《陕西筝曲及其调式音阶》[iv]一问中提出“运用中国传统的调式音阶等乐学理论,是掌握陕西筝曲风格的有效办法。……多种音阶(古音阶、新音阶、清商音阶)广泛的存在于陕西地方音乐及现在流传的筝曲中。”

  以上关于“秦筝的艺术特征 秦筝的音阶调式与音乐风格”的内容小编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用。更多乐器资讯请关注乐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