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蝴蝶的爱情——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蝴蝶,这种美丽的昆虫与东方审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中国年轻一代作曲家何占豪和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取材于越剧同名曲目,首演后获得极大成功,现已流传于世界各地,被西方人誉为“蝴蝶的爱情”。本讲,听者将通过对《梁祝》的赏析,了解小提琴、协奏曲及该作品的创作历程等相关内容。

[第7课]飘扬的旗帜——聂耳与星海

在硝烟弥漫的年代,音乐作为中国人捍卫民族尊严而发起保家卫国战争中的有力武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它宣传的功能。此时诞生的诸多抗日救亡歌曲,在祖国大地传唱至今,鲜明地体现出音乐与时代之间的紧密关系。 聂耳是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冼星海则是《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作品的曲作者。同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重要的作曲家,其受教育经历、创作历程有何异同?这些差异又使他们的音乐创作表现出哪些不同之处?本讲将在赏析其作品的同时,一一为听者做出解答。

[第6课]芳华常在——《大江东去》与《玫瑰三愿》

中国近代,西风东渐,艺术歌曲作为此时典型的西乐形式在中国大地诞生与发展。《大江东去》是中国近代第一首古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曲作者青主既是一位职业军人,也是一位音乐美学家、作曲家;《玫瑰三愿》则是留美作曲家黄自根据诗人龙榆生的诗词谱曲,折射出战争环境下文人阶层对幸福往昔、美好未来的不息追求。本讲,通过介绍两首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歌曲,使听者领略艺术歌曲之美,引导受众深入思考文人与音乐、音乐与时代的关系。

[第5课]城南往事——李叔同与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不仅教会国人新颖的歌唱方式,还留下了清新俊逸、历久难忘的歌曲。学堂乐歌带来了西方音乐文化的理念,音乐课、音乐会等形式逐渐在中国遍及开来。它所成就的早期艺术教育家,影响着一代代青年学生,甚至为师者。本讲,详细介绍了学堂乐歌早期重要代表人物李叔同,使听者了解到一位师者的高贵品格与全面修养,并通过现场演唱亲身体会《送别》的词曲魅力。

[第4课]从民间到厅堂——《二泉映月》与《光明行》

二胡是中国民族乐器的重要代表,自宋代由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地区传入中原以来,800多年间始终在民间传承、延续。20世纪早期,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盛,二胡之属性也在“文化人”手中出现了重大变化。本讲通过对两部二胡经典之作的介绍,使听者了解其在20世纪“改变命运”的发展经历,体会到社会历史发展与文化艺术之间的紧密联系,知晓中国专业民族音乐发展的开端。

[第3课]文武琵琶——《月儿高》与《十面埋伏》

琵琶由西域传入中国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长河中,它由一件外来乐器渐变为象征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留给后世诸多经典之作。琵琶曲分文曲和武曲,而《月儿高》与《十面埋伏》这两首作品恰是两类乐曲的典型代表。通过本讲的学习,听者将了解到琵琶艺术的演变与传承,从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在面对异文化时所表现出来的博大与精深。

[第2课]相约《牡丹亭》——昆曲入门

昆曲,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彰显出这一古老戏曲在当代文化生活中所独具的艺术魅力。《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临川四梦”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也是中国戏曲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作品叙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之间纯真的爱情故事,文辞秀丽,情节曲折,成为昆曲之经典。本讲通过对《牡丹亭》的介绍,使听者对昆曲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有所了解,对《牡丹亭》的代表唱段、唱腔特点等内容有所了解,从而体味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之精髓。

[第1课]声微志远——略论古琴艺术

古琴,作为中国古代文人——“士”阶层的代表性乐器,其发展已有三千年历史。无论是《高山流水》、《广陵散》,还是《梅花三弄》、《潇湘水云》,流传至今的几百首琴曲也始终与文人的喜好与命运紧密相连。或许可以说,古琴音乐艺术的发展也折射出中国文人的精神与气韵。本讲,听者将亲眼见到古琴,现场聆听古琴音乐。通过了解古琴与文人之间的关系、赏析琴曲《梅花三弄》等内容,亲身体验这一传统乐器的古典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之“士”文化特点,了解古琴文化之历史。

[第5课]琴曲《梅花三弄》

本讲从琴曲《梅花三弄》的曲体结构和演奏技巧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展现出中国传统琴曲的艺术特征与魅力。

[第4课]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

《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是反映同一历史题材的两首琵琶古曲。本讲通过对比的方式,分析了两首乐曲的结构布局、艺术特征,从而探索琵琶音乐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