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时期,被赋予了鲜活跳动的艺术生命的乐器:小号


1600年至1750年期间,是人类艺术得以全面且丰富发展的时期,是一个艺术觉醒和艺术实践异常活跃的时期。人们习惯称这150年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时期的美术、建筑和音乐都有着巨大的发展,并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巴洛克时期的艺术风格具有气势雄伟、生机勃勃、强烈奔放、奇特玄妙、大气磅礴、充满阳刚之气、注重大手笔的表现等的特征,同时洋溢着庄严高贵、豪华壮观的气韵。


在巴洛克时期,除了精致美丽富有质感的教堂浮雕、结构复杂装饰华丽的建筑、富有激情和运动感的美术作品以外,音乐也经历了巨大的飞跃,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器乐的地位的提升。


在文艺复兴时期,合唱曲仅有少样的乐器伴奏,甚至没有伴奏,即使乐器有登台露脸的机会,也是重复某一个声部的旋律,担任强化工作而已。纯粹器乐演奏的就只有舞曲等民间音乐的范畴了。然而伴随着文艺复兴的衰落,巴洛克时期到来,音乐艺术风格发生转变,在巴洛克时期歌剧和宗教音乐的大型化,雄伟壮丽化,一些大协奏曲、奏鸣曲、组曲开始出现,器乐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例如歌剧、神剧等开头都会有纯器乐的序曲,其间的伴奏,也脱离重复声部旋律线的童养媳地位,成为不可省略的独立部分。正是因为这个契机,许多乐器才终于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在乐团中有了一席之地。


于是在巴洛克时期,有一种乐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就是小号。巴洛克时期之前的小号只是单纯的被用于军事、礼仪当中,但从巴洛克时期开始,小号被编入一些协奏曲、奏鸣曲中,小号终于从它单纯的军事和礼仪的功能中解放出来,开始进入主流的音乐艺术,从“功能性”逐步向“艺术性”方向转变。


因此,人们认为现代小号起源于十八世纪的德国的巴洛克时期。在当时的哈普斯堡皇朝,是小号演奏和小号教堂奏鸣曲的发源地,德国作曲家海顿1796年就写了一首至今仍广泛流传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并在他的“军队进行曲”中充分发挥了小号的性能。同时整个欧洲也逐渐地受到巴洛克风格的影响,为圣佩特罗尼乌斯的天主大教堂而做的小号奏鸣曲就有几十首。毛利奇奥·卡扎地1665年的OP.35作品中,小号开始以独奏的身份与弦乐器合作。在此之后,巴洛克时期著名的三位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托雷利、彼得罗尼奥·弗朗切斯基尼、多梅尼科·加布里埃利也延续了前辈的作曲风格,谱写了很多小号独奏的巴洛克作品。小号的艺术性在这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同时,小号在巴洛克时期的艺术性,在艺术交流的过程中深刻影响着欧洲的其他国家。

这对于小号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可以说从巴洛克时期开始小号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新的使命。


小号的起源无从考究,在数百年前出土的古埃及法老墓里就出土过小号。十五世纪起,小号就有了S型的卷曲形状,到了十六世纪后才改成与现代小号形状相近的椭圆型卷曲形状。在大约1770年曾出现了伸缩小号,后来又试制成带键的小号。1780年由德国乐器制造师约翰.安德丽亚.斯坦图和约盖利造出插管小号。1790年左右发明了一个活塞能够变成两个调的小号,1862,英格兰人安迪尔(Andir)在活塞和按键上进行改革,才逐步形成现在这种带有三个活塞,能演奏半音阶的小号和短号,至此小号已经基本定型完善。


从被赋予了鲜活跳动的艺术生命以后,小号在音乐舞台上非常活跃,因其音域宽广,既可奏出嘹亮的号角声,也可奏出优美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能演奏巴洛克风格的曲子,也可以演奏弗拉明戈风格的曲子,又因其音色强烈,明亮而锐利,极富煽动性,小号被称为乐队中的王子。


从巴洛克到弗拉明戈,从雄伟壮丽、大气磅礴的大型协奏曲到自由随性、热情欢乐的弗拉明戈风格,从被赋予了鲜活跳动的艺术生命到热情奔放、桀骜不驯的演奏风格,很庆幸小号完成了从军事功能转向艺术性质这一脱变,音乐界也因此变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