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扬琴对外国洋琴的继承与改变


  在中国民族乐器宝库中,唯独扬琴是一件世界性的乐器。曾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的扬琴,至今仍在希腊、伊朗、伊拉克、荷兰、瑞士、土耳其、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乌克兰、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日本等国家流传。“洋琴”何时传入中国?据相关史料推断,相传明代(公元1368—1644年)由广东沿海传入。最初流行于广东,后传入内地乃至遍及全国

  那么,外国“洋琴”究竟是怎样演变成中国“扬琴”的呢?

  对这一问题历来说法不一:或说洋琴在扬州流行、或说洋琴发音悠扬悦耳、或说中国民间乐器中少不了洋琴等等,所以就改写成现在这个“扬”字了。我个人认为上述推测理由不甚充分,因为扬琴毕竟还是由外国传到中国来的,而非中国本土乐器。因此,“洋琴”变“扬琴”的问题是值得研究的一个学术问题。

  话题还得从头说起。洋琴自传入中国后,在我国的使用极为广泛。大多用在曲艺和地方戏曲的伴奏:如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四川扬琴,广西文场、湖南丝弦、山东琴书、北京琴书、东北影调、天津时调等曲艺及粤剧、潮剧、闽剧、扬剧、吕剧,越剧等地方戏曲的伴奏,随着民间乐器的日益兴起,洋琴在中国也得到了发展。最突出的表现有如下几点:

  一、扬琴制作的改进据中外著名扬琴大师郑宝恒教授所著《扬琴演奏艺术》一书中第一章第一节“扬琴的历史沿革及其在世界范围的分布概况”云:“……至今发现最早的扬琴图文记载,是在琉球人喜名盛昭所著《冲绳与中国艺能》一书所载:1663年中国册封使臣张学礼至琉球,在唱曲表现中使用了扬琴;该书附录中收录的扬琴图片,穿的是明朝服装,手持琴竹(琴键)演奏。琴面为梯形,面板上有两条琴码及雕刻图案。说明在十七世纪扬琴已传入我国,明朝时期已较为流传。”(见图1)这种小扬琴从外国传入我国后,是改进了的中国式双七型传统小扬琴,后因音域的局限,先后又改成双八型、双十型等品种,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直到解放后的60年代初期,才被我国已故著名扬琴演奏家、教育家、改革家杨竞明先生改革的快速转调扬琴所替代。开创了我国扬琴改革史上新的一页。

  二、击弦工具的改变洋琴传入中国后,最突出的改变当属击弦工具。洋琴的击弦工具为木棰(见图2),这种击弦工具因缺乏弹性、且不利于技法的创新,相对削弱了扬琴的艺术表现力。传入中国后,被改为用竹子制作的琴竹(见图3)作为新的击弦工具来演奏。这一改变究竟始于何时目前尚无史料明确记载,但很明显,它为扬琴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持竹和演奏方法的改变击弦工具的彻底改变,带来了中国扬琴持竹方法和演奏方法的变化。由原来用食指和中指夹住木棰击弦的方法完全改为用手握琴竹,主要运用拇指、食指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