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扬琴及其演奏艺术的发展二 什么时候扬琴进入音乐艺术院校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扬琴走进了音乐艺术院校的课堂,在老一代扬琴艺术家的带领下,扬琴这个不登大雅之堂的乐器,变化了,发展了。不但成为伴奏、重奏、合奏的主要乐器,而且还是极富表现力的独奏乐器。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郑宝恒、宿英、杨竟明、项祖华等人。杨竞明于1958年编辑并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扬琴曲选》(第一集)。它是以前扬琴新作的结集。接着宿英整理编创的《扬琴独奏曲八首》(1959年)、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的《扬琴独奏曲九首》(1964年)与读者见面。后一选集中的作品一律是改编移植之作,包括《翻身的日子》(胡运籍)、《大浪淘沙》(张金堂)、《南景宫》(李德才传谱)等。上述作品原本是传统或其它现代曲目,鉴于扬琴原先无很深的独奏传统,作者们将这些已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完整作品,移植于扬琴,结合扬琴独特的演奏技巧,使之另具一番韵致,为扬琴创作敞开一条新路。这个时期的另外一些作品,如:《翻身五更》(宿英)、《绣金匾》(王沂甫)、《龙灯》(钟义良)、《东湖之春甫》(朴东生)等,也与以上作品相类似,同样得到当时听众的好评。就整体而言,五、六十年代可以说是扬琴作品的一个移植改编期。通过这种创作方式,作者们普遍的摸索积累了扬琴创作的技巧、语汇,为日后的创新进行了演习和准备。

中国扬琴及其演奏艺术的发展二 什么时候扬琴进入音乐艺术院校

  中国扬琴及其演奏艺术的发展

  七十年代是中国器乐发展的蛰伏时期。在“文化大革命”禁锢传统优秀文化的封闭环境中,正处于初步发展的扬琴除了在乐器沿革方面有一些改革,其余方面均没有明显实质性的发展和创新。

  这一阶段出现了转盘转调扬琴和筝扬琴。转盘转调扬琴装有变音活页,立起时,升高半音从而达到转调的目的。筝扬琴把两种乐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上部为四排码扬琴,下部为l6弦筝,演奏可击、弹结合。同时获得双重的音响效果。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民族器乐表演艺术进入流派交融、技艺综合的全面发展阶段。老一辈演奏家焕发青春,新一代演奏家脱颖而出。扬琴的发展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乐器的改革方面,一些艺术家通过长期反复设计试奏,研制出了一批新型扬琴。如:501型扬琴、敦煌牌81型十二平均律扬琴和402型新型扬琴。501型扬琴是北京民族乐器厂研制的。它在已有的基础上扩充了音域,革新了共鸣箱,健全了半音,以增设的半音取代变音槽装置。但是这种琴由于琴弦较多,很容易产生噪音,而且这种琴的体积比较大,也比较重,不便于搬动。501型扬琴已不能适应现代扬琴发展的需要,现在已基本被淘汰。敦煌牌8l型十二平均律扬琴在保持传统扬琴的基础上解决了长期以来音位不固定,半音不全,不能自由转调等主要缺陷。以最小的改动达到十二平均律的目的。既方便演奏五声音阶的乐曲,更善于演奏半音阶。只要用一种手法就能演奏十二个不同的调,还配有制音器,可随时控制余音。402型扬琴为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扬琴。它的形制与401型扬琴大致相同,只是增加了若干个音。它最大的特点是对琴弦的改革。401型扬琴为铜丝缠弦,声音较噪。而4O2型扬琴将铜丝改为银丝,由于银的质地较软,使这种琴演奏出的音色比较柔和,更为悦耳。随着科技的发展又有许多新式扬琴相继出现,如:电扬琴、多用扬琴、合音扬琴、锣鼓扬琴等等。但笔者认为,虽然扬琴乐器改革的形式是大为可喜,但弊端也就随之显现。由于扬琴种类过多,音位排列和演奏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演奏员一般只能操作一种类型的扬琴,对其它种类的扬琴的接触是少之又少。如:北方通用4O2型扬琴,而南方使用红旗十二平均律扬琴和8l型十二平均律扬琴。北方演奏员很少接触南方扬琴,甚至根本没有见过南方扬琴。而南方亦然。这便造成了某一类型扬琴只在某一范围内应用,而不能被广泛应用。这对扬琴的交流融合及前进发展都是没有好处的。所以,有必要将扬琴的形制、音位排列、演奏方法统一化,以便能够更适应现代民族乐器的发展需要。

  这一时期随着专业音乐教育的完善深入和演奏技巧的普遍提高,扬琴曲的创作一度趋于繁盛。改编创作齐头并进,大量成熟的作品相继出现。1978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桂习礼等人的合集《映山红》(六首)。1980年该社又出版了《王沂甫独奏曲选》。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宿英扬琴作品选》。在上述专辑中,《喜讯》、《音乐会练习曲》(桂习礼)、《欢乐的新疆》(周德明)、《红旗渠畔喜丰收》(桂喜礼、翟渊国)、‘边寨之歌》(张晓峰)、‘春满江南》(项祖华、樊祖荫)、《双手开出幸福泉》(丁国舜)、《海燕》(琶音练习曲)等均属这一时期的创作曲目。

       扬琴不断吸收国外弹弦乐器先进的优点和长处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扬琴音乐不断吸收国外弹弦乐器先进的优点和长处,创作出了一批具有现代风格的作品,如:《觅》(杨青)、《秋、梦、藕》(许学东)等。同时也改编了一批国内外难度较大的乐曲,如:《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陈刚曲徐平心改编)、《风暴》(GezaAuaga《匈牙利》曲李玲玲定谱)、《流浪者之歌》(萨拉沙蒂《西班牙》曲项祖华移编)等。在这一阶段也涌现出一批扬琴新秀,像黄河、许学东、李玲玲、刘月宁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不但个人技艺纯熟精湛又能够进行音乐创作。他们为扬琴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领域。

  总之,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和创作实践,加上演奏家们对乐器本身的不断革新,扬琴成为十二平均律的弹拨乐器,使中国扬琴由原来的伴奏乐器变成为一件技巧多样,艺术表现力丰富、广为听众喜爱的独奏兼伴奏乐器。

  以上关于“中国扬琴及其演奏艺术的发展二 什么时候扬琴进入音乐艺术院校”的内容小编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用。更多乐器资讯请关注乐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