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名家马克西姆的故事


  马克西姆(Maksim Mrvica),生于1975年,克罗地亚钢琴演奏家,他的作品多将古典钢琴作品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结合,并受到广泛好评。代表作有《野蜂飞舞》《克罗地亚狂想曲》《出埃及记》等。

  “我希望创造出令人亢奋的效果。”

  马克西姆端坐钢琴前,十指在琴键上翻飞……时而,他立起手掌滑过四五个8度,行云流水,劲道十足;空出单手时,他又是挥拳又作指挥状;每次双手发力“砸”向钢琴,他都情不自禁昂起头,远远望去,就像一只怒发冲冠的公鸡。

  琴技炫翻天,全场女粉丝尖叫,前排两个年轻男人交头接耳:“太帅了!”邻座大伯啧啧惊叹:“这么快?跟吃了摇头丸似的。”看上去,观众反应挺符合马克西姆预期的“亢奋”。

  “无影手”、“欧洲新古典王子”、“钢琴界的瑞奇·马丁”……说起马克西姆,中国人并不陌生,尤其是他一秒16键的传奇纪录,“当年录制《钢琴玩家》专辑,我弹奏《野蜂飞舞》最初的古典版本,制作人在录音棚按下录音键,发现机器上有一行显示一秒钟16个音符。 ”

  此外,人们津津乐道于他的外形:两米模特身高、俊朗的东欧明星脸。10年前初来中国,他穿一身黑色狂野劲装,夹克背心配上亮闪项链,挑染长发,耳边一串钉饰,与其说是古典钢琴演奏者,瞧上去倒更像偶像歌手。那时的他,戴着露指黑色皮手套,以一首《克罗斯亚狂想曲》征服了大批少男少女。

  “古典先锋派”,马克西姆冷不丁抛出个新名词,说那时他在寻找古典音乐的全新展现方式。“就像我喜欢尝试不同的生活,装扮也一直在变,我讨厌人们谈到古典音乐家时给出的定论,我讨厌西装革履,黑白分明,好像每个人都板着面孔,我讨厌那种超级严肃的氛围,恰恰相反,我希望在演出中秀出个性,我曾经也表演拉赫马尼诺夫那样的古典曲目,但后来在舞台上尝试激光秀,渐渐地,我甚至开始改编音乐本身,我讨厌一成不变。”

  马克西姆1975年生于克罗地亚海滨小镇希贝尼克(Sibenik),9岁开始习琴,在钢琴演奏上展现出惊人天赋,仅3年后,他就和交响乐团一起合作表演海顿的《C大调钢琴协奏曲》,12岁便跟随法国交响乐团在克罗地亚全国巡演。

  15岁那年,克罗地亚发生战乱,小镇上战火纷飞,音乐学校也停止了授课。“小镇上到处是枪弹,但你不能因此停滞不前,你必须生存下去,钢琴就是我的惟一。”在老师玛利亚·塞克索(Marija Sekso)鼓励下,虽然被困地窖8天,除了吃饭、睡觉,他仍坚持每天练琴7小时,并在战火中举办了音乐会,还在萨格勒布(克罗地亚首都)获得平生第一个比赛大奖,“那是我演奏生涯中最美妙的时刻。”

  在萨格勒布音乐学院度过5年时光后,马克西姆接着在布达佩斯著名的李斯特音乐学院进修,并于1999年摘得鲁宾斯坦国际钢琴大赛头奖。2000年,他到巴黎跟随伊戈·拉兹克(Igor Lazko)学习,次年赢得巴黎庞拓斯钢琴大赛首奖,这成为他事业的转折点。回到克罗地亚时,他已成为媒体的焦点,不久后录制首张专辑《手势》(Gestures),并成为克罗地亚当时最畅销的古典乐唱片之一。这张专辑为他赢得克罗地亚格莱美奖博灵奖4项大奖,他本人还受邀在颁奖典礼上进行开幕演奏,这项殊荣极少授予古典音乐家。

  在萨格勒布的利辛斯基音乐厅,马克西姆的演奏引起轰动。音乐会舞台布景包括镭射灯、干冰和巨大的电视墙,而观众人数中有一半都是不到30岁的年轻人。“这只是为了营造出让人激动的气氛,等我开始弹琴时,镭射灯就停下来,我不想有任何东西干扰我的演奏和我的观众。”演奏会后半段,他关掉镭射灯,换上正装,规矩地弹奏起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我可不想给那些评论家们逮着把柄来数落我。”

  2002年,他受到克罗地亚音乐才子托彻·胡尔伊奇(Tonci Huljic)的注意,并将他介绍给英国著名音乐制作人梅尔·布什(Mel Bush)。当时,梅尔正在寻找年轻有为的钢琴界新人,他意识到马克西姆在古典、跨界方面的潜力,很快与之签约,并发行新专辑《钢琴玩家》。这张专辑完全颠覆了古典钢琴乐界,使听众意识到“原来古典乐也可以这样玩”,大批流行乐迷也转为马克西姆的钢琴乐迷,而其中《克罗地亚狂想曲》、《出埃及记》等也成为了当今的钢琴名曲

  《钢琴玩家》令马克西姆国际声望大幅提升,他于2003至2004年在亚洲大规模巡演,还被2004年雅典奥运组委会选中,弹奏主题曲《奥林匹克之梦》。

  马克西姆在亚洲人气极旺,《钢琴玩家》获得过香港音乐界销售量最高荣誉双白金奖,还有一些乐迷,跟着他满世界跑,“我有韩国乐迷,就为了我在克罗地亚一场很小型的演出,就跑到了地球的另一边,甚至还学会了克罗地亚语。还有个日本乐迷,他到克罗地亚来一住就是两个月。”

  自2009年起,马克西姆几乎每年都来中国巡演,票房也总有保障。某种程度上,他突破了钢琴演奏的听觉欣赏范畴。很多粉丝就是来看他表演的。他演奏的曲目,早到亨德尔、肖邦、李斯特,晚到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电影主题曲,展现高难度琴技的同时,他还在现场引入视觉、电音、舞曲等元素。每场演出结束,这个“有着11处纹身、恐怕也是耳洞最多”的钢琴家必是大汗淋漓。

  “确切讲,这就是跨界。最近我发现了Gesaffelstein的音乐,一个法国人,平时iPod里一直在放他的作品,我其实比较喜欢电子乐,那种张扬跳跃,感觉那就是我。”

  马克西姆表示

  成为钢琴家,是惟一想做的事

  我是个勇于尝试的人

  喜欢看电影,讨厌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