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玎的主要分类是什么?傣玎的演奏技巧是什么


  傣玎是傣族青年恋爱时经常演奏的一种乐器。在傣族有“爱乐器”的美誉。明月之夜,竹楼前,花丛中,傣族溪流旁,小伙子轻轻拨弄,叮当作响,用少女温柔低沉的声音歌唱,甜蜜的爱情和金色的理想叮当,像一股爱的溪流,流淌在傣族青年的心上。下面乐器社小编和大家讲解下傣玎的主要分类是什么?傣玎的演奏技巧是什么?


  傣玎的主要分类是什么


  最早的傣玎很小,和琵琶很相似。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三种乐器:丁丹、丁汉、丁力。


  玎胆


  玎胆是傣、阿昌、德昂等族弹拨弦鸣乐器。德宏地区称玎,孟连县称森。阿昌族、德昂族称其为马腿琴。流行于云南省思茅地区孟连、澜沧、上允、景谷、临沧和德宏等傣族、阿昌族、德昂族聚居地区。琴体较小,琴身多用一整块刺桐木挖制出共鸣箱,其上蒙以松木面板而成。规格大小不一,常用者全长50厘米~70厘米,而以56厘米者最为多见。共鸣箱为扁平的长方形,面板中部开有三个圆形小音孔,排列呈品字形(图左),也有的玎胆背板微呈拱形。琴头平顶无饰,上置三个硬木制弦轴(左二右一),琴杆短而窄,其上为按弦指板,设有音品,也有不设品位的,面板下方设有木制琴马支弦,张有三条琴弦,多使用钢丝弦。


  玎罕


  玎罕,傣族弹拨弦鸣乐器。傣语“罕”为横放、横持之意,“玎罕”即横持弹奏的琴。傣语又称玎三腮。“腮”是琴弦,意即三弦琴。瑞丽傣语方言称“玎崩巴”,“崩巴”是鱼,意即鱼形琴。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临沧地区。外形与玎胆近似,但规格较玎胆稍大。琴身用一整块香椿木挖制出共鸣箱,其上蒙以竹制面板(去掉外皮的薄竹片)而成。全长60厘米~80厘米,面宽6.5厘米,通常面板上开有两个、背板上开有一个出音孔。琴头稍弯曲,长20厘米,外观侧面状似鸭首,上置木制弦轴三个(左二右一)。琴杆较窄,其上设有五个木制音品。面板中部偏下方置有琴马,多采用木制桥形马,也有使用一小截粗铅丝代用的。张有三条琴弦,常使用钢丝弦。


  玎列


  玎列,傣族弹拨弦鸣乐器。傣语“玎”为琴,“列”为弹,“玎列”意即弹奏的琴。傣语又称玎细腮,“细”为数词四,“腮”是琴弦,意即四弦琴。傣语还称哩玎,“哩”为动词弹或拨,意即弹奏之琴。临沧地区称玎列,思茅孟连县称其为玎省。流行于云南省思茅和临沧地区,尤盛行于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外形与长柄琵琶相像。琴体多用刺桐木、椿木或柚木挖凿而成,以用一整块刺桐木斫制者为佳。规格尺寸不一,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大者琴体全长102厘米,共鸣箱系在刺桐木上挖凿出腹腔后,其上蒙以桐木薄板而成,外观呈椭圆形,面板平坦,背部拱起,共鸣箱长30厘米、最宽处25厘米,在面板的中央开有两个圆形音孔。琴头平顶无饰,弦槽两侧置有四个木制弦轴(左右各二)。琴杆长32.5厘米,指板上设有六或七个竹制音品。音孔下方置有竹或木制桥形琴马,张有四条琴弦,多使用钢丝弦。


  傣玎的演奏技巧是什么


  演奏时,一般采用坐姿,将乐器斜放在胸前,左手持乐器按弦,右手食指上绑一块骨头或小竹片或用尖头包一根鸡毛管,在音孔下弹奏琴弦。和弦是g,a,D1或C1,D1,G1,范围是9度。声音清脆悦耳,但音量很小。右手的技术包括单打、滚球、滑翔、双人等。左手经常用食指的空弦弹,小指勾,还有“两个音符”等等。它常用于中外弦演奏旋律,而内弦仅作和弦。丁丹常用作独奏,常与玄等齐奏鸣曲乐器一起演奏,常伴奏民歌或说唱,或边走边弹。它是傣族、阿昌族、德昂族青年“弦女”常用的乐器。音乐包括“博彦娜”和“为心灵的清新而呐喊”。


  以上关于“傣玎的主要分类是什么?傣玎的演奏技巧是什么”的内容小编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用。更多乐器资讯请关注乐器社。